对于不同性质人员的工资核算方法是不同的:
(一)一线操作工人工资核算
1、计件制工资
A.按照单位产成品的标准总工时(参考行业数据或者经过使用现场秒表核对),推算每道的工序标准工时。
B.按照单位产成品的预定人工成本(可以根据产品销售价格的一定比例核定)和上述标准工序工时,推算出每道工序的标准人工工资。
C.按照不同级别操作工人的档次,核定工资倍数,乘以B中的标准工资算出每个工人的应得工资,以兹对熟练员工的鼓励。
D.按照生产部门规定的奖惩标准(如出勤率、产品质量、返工率等),最终计算出月度实得计件工资。
2、计时制工资
对于部分工作,如返工、停工待料、清理流水线、搬运工作等,无法使用计件工资进行核算。可以使用计时工资对计件工资进行补充。
A.标准计时工资的核定
参考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的实际情况,推算出单位计时工资。
B.按照A中的标准计时工资,参考1/C的相应规定,根据车间统计员的统计结果,计算出每位工人的实得计时工资。
(二)二线工人的工资核算
对于非一线操作工人,如品质人员、配料员、仓库工人等,可以参考计时工资来进行核算。若企业的工资核算比较健全,可以进一步采用与一线工人工资挂钩的方式来核算:
1.设定一定的参考标准,如一次验货合格率、返工率、产量完成率等与不同岗位二线工人的相关指标。
2.在每月核算出一线工人工资以后,在计时工资的基础上乘以上述相关性指标,计算得出二线工人的应得工资。
3.参考考勤、日常表现等情况,最终计算出二线工人的月度实得工资。
(三)其他生产管理人员工资
管理人员的工资,应该由人事部门单独按照月度来确定,一般不需由财务部成本核算人员来计算。
由于生产部门的工资关系到生产成本的核算,须逐月仔细核对,其中车间统计员的工作是最难且要求最高的,是财务人员必须把握好的一项工作。至于上述提及的一些指标和参考数据,则应由生产部、开发部、品质部、人资部和财务部共同制定,最终由决策层审定。
(四)账务处理
1、计提工资
借:管理费用
销售费用
生产成本
贷:应付职工薪酬
2、计提税金等
借:应付职工薪酬
贷:其他应付款-社会保险个人部分等
应交税费-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
3、支付工资及税金等
借:其他应付款-社会保险个人部分等
应交税费-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
应付职工薪酬
贷:银行存款或现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