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易通:问:中国现有的财税制度及中国财税改革方向?

shuyitong职员

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财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,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、符合公共财政运行规律的财税体制。财政收入大幅增长,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.13万亿元。国家财力大了,办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未办的大事,加强了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,对落后地区与低收入群体的投入加大,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。

 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,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,中国财税管理体制随即迈开了改革的步伐。

  为了适应经济体制转轨需要,财政管理体制于1980年、1985年和1994年进行了重大调整。1980年实行“划分税种,核定收支,分级包干”的预算管理体制;1994年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启动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。上述变动是与国家整体的经济体制和经济、政治形势变化紧密相连的。财权在“放”与“收”、“集中”与“分散”之间屡经周折,反映了财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探索。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,加强财政支出监管,构建新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被提上改革日程。2000年,开始推行部门预算改革,2001年进一步深化“收支两条线”改革,2003年政府采购制度全面实施,国库管理制度的配套改革也相继展开,使财政体制改革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。

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是中国税收体制改革。这方面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,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复合税制体系,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。改革分三个阶段。第一,1978年至1982年是税制建设的恢复时期和税制改革的准备时期。其间颁布了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》、《个人所得税法》、《外国企业所得税法》,初步形成了一套涉外税收制度,适应对外开放、引进外资之需要。第二,1983年全国试行国营企业利改税,此举突破禁区,将新中国成立之后实行了30多年的国企向国家上缴利润的制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,这是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一次历史性转折。1984年至1991年又实施第二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改革。第三,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,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、范围最广、内容最深刻、力度最强的税制改革。内容主要有:全面改革流转税,对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,统一个人所得税,调整、撤并和开征其他一些税种,税种设置从过去的37个减少为23个,初步实现了税制的简化、规范和高效的统一。此时,已在我国建立起分税制财政体制,明确了中央占地方事权、收支的划分,分设了中央税务机构占地方税务机构,两套税务机构分别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筹集收入。

  最近几年,我们又围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地区协调发展,进一步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,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,按照“简税制、宽税基、低税率、严征管”的原则,积极稳定地推进税制改革,税收体系更加科学、公平、合理,更加体现公共财政组织收入的要求,经济税收环境得到很大改善。采取的措施主要有,全面取消农业税,启动和扩大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,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,调整个人所得税政策,改革了消费税制度等等,使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。

  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,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的宏伟目标,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,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。主要任务是:进一步改革预算制度,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,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,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,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;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,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;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;继续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;改革资源税费制度,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,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,逐步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。
沪ICP备11022679号-1